联系我们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爱-------2013.2《小学教师教训》(卷首语)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1-16

 

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爱

李建成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建校110周年没有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却组织以“实验与爱同行”为主题的学术研讨,其意义深刻:一方面,彰显南师附小多年的办学思想实践历程——秉承斯霞老师“爱的教育”,在实验中继承和发展“爱的思想”;另一方面,建构南师附小未来的校本教育发展思路——围绕斯霞老师“爱的思想”,在实验中探究和创新“爱的教育”。

众所周知,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爱的意义。每个教师都知道“教育需要爱”,很多教师都在教育中倾注爱,也在爱中实施教育;但却很少有人去“研究爱”——什么样的爱是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应该爱什么、怎么样去爱学生?由于缺乏对“爱的探究”,导致施爱者与受爱者享受不到爱的愉悦: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体验不到教师爱的给予,教师感受不到学生爱的收获;在情感生活中,学生体验不到教师爱的关怀,教师感受不到学生爱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看,在教育生活中需要进行爱的研究——让“实验与爱同行”。

什么是教师的爱?雷尔(RAEL)在《觉醒之路》中写道:“爱”是“给予”,是自我付出,并丝毫也不期待等值的交换。这句话道出爱的意义,也说出爱的本质:爱便是毫无需求的为别人付出。人世间的爱无处不在,母子、夫妻、同事、师生之间,包括互不相识人之间都充满着爱。教师的爱有别于其他爱,表现为一种关心,一种尊重,一种宽容,一种帮助;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性的爱,一种社会性的爱,一种责任性的爱,一种全体性的爱。

教师应该爱什么?我国古代便倡导“大爱”,禅语言“大爱无疆,天下大同”,孔子主张仁爱,墨子则主张兼爱。墨子说:“兼相爱,别相恶。”别,差别也;别,天下祸害之根源。兼爱的核心是:爱无差等。应该说,这种反对等级歧视、提倡无差等的兼爱思想,直抵爱的本质,意义悠远。“兼爱”的智慧告诉我们爱是不能选择的,爱是面向所有人的,尤其是要爱那些弱势的人。这种爱的思想正应是教师追求的,教师便应“大爱”——爱全体学生。爱每个学生既是当下教育追求平等、民主、公平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本质追求。可是,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只爱优秀学生,不爱“问题学生”,让一些调皮或智力障碍学生在“失爱”中生活,这与教育的价值是相背离的,也与师德的要求相违背。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只是爱他们的优点,更要爱他们独特的个性;不只是爱他们优秀的成绩,更要爱他们学习生活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善良的爱心、助人的精神、专注的品质、勤劳的习惯、特殊的爱好……哪怕有一点闪光之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都要表达所爱。

教师应该怎么爱学生?每个人都需要爱,不同的人对爱的方式需要不同。“有人失误后需要我们不动声色的等待,有人失误后需要我们给予恰当的批评,有人失误后需要我们循循善诱的引导,也有人失误后需要我们情真意切的鼓励。教师如果不懂学生爱的需要,不能采用适合的爱的方式,而对谁都一味地通过内心宽容、言语表扬或物质给予去‘施爱’,不仅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有时适得其反,却让他觉得我们不是在爱他,而是在‘害他’。”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尊重成长规律的充满理性的爱,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具有针对性的爱,也是适合个性成长的合理性的爱。这种爱在教育中表现的平平淡淡: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但是她却体现爱的艺术和魅力:让爱融入教育,让教育在爱中实施;让爱切合生命,让生命在爱中成长。因此,教师爱学生应该针对他们的需要给予爱,按照他们需要的方式实施爱。就是说,我们不应用自己的方式爱学生,而要用学生需要的方式去爱他。

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育。教育的艺术是让教师学会爱,让他们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爱。

此文刊发在《小学教师教训》2013.2(卷首语)

版权信息: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