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有感于“借口”------2005年12期《江苏教育研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9-17

有感于“借口”

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  李建成

女儿学校举行艺术节,她在活动中未取得好的名次,回家后埋怨我,在小学时未注重培养她一技之长。最近,学校期中考试,未考好,她又怪我和她妈一直对她要求不严格,她们班的张某某和王某某在小学时如果考不好,回去总是少不了爸妈一次打,现在把她的成绩给“打”好了。说到这些事情,我又想到她在小学时候的一些事情:学书法,学了一年,她说自己不是练书法的“料”;学电子琴,学了两年,她又怨老师对她不关心,看到老师就“讨厌”;考试考不好,她会说,她年龄太小,考试内容全部会,只不过粗心……

现在仔细想想:她每次不愿意做某件事,或者做不好某件事,总找到似乎合情合理的借口,这些借口好像都是客观因素,跟她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她很心安理得。

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学生,包括很多成人都会如此,不愿意做某事或者做错事时,总为自己找一些“借口”。找“借口”,看起来是小事,也未引起任何人重视,但是对人自身的发展和做好工作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借口会让人拖延时间,人为了缓做或不做某件事,往往会设法寻找理由推托,来不及完成任务时,又会找借口宽容自己,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惰性。借口会让人推卸责任,人做错了事,为了维护自己“尊严”,往往会找客观进行辩解,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他人或其他因素,求得自己心理的慰藉,长期这样就会失去真诚。借口会让人一事无成,人遇到困难或挫折,往往会消极的认为“我不行”、“我不可能”,以此作借口躲避困难,不求上进,长期这样就会远离成功。

最近读了美国著名职业演说家、咨询专家、美国职业训练与发展中心创始人费拉尔·凯普著的《没有任何借口》,书中介绍了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取得的成绩:培养了3位总统,5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及无数的精英人才;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500强企业里面,培养出董事长1000多名,副董事长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5000多名。书中剖析了西点军校成功秘诀是:以“没有任何借口”奉为圭臬的理念和价值观。

“没有找任何借口”,它通过强化每一个人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培育人的服从、诚实的态度,负责、敬业的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建设团队文化。西点军校的教育正是抓住了人成长和发展中这个最基本、最本质的核心内容,抓住了团队建设和发展中这个最关键、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因此,他们的教育成功了。

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重视了人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很少关注人的良好品质和习惯的教育,甚至很多教育工作者把这些当作小事,或者认为这与教学无关,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多么令人担忧呀!教育的要旨首先应该是“做人”的教育,培养人做任何事情的责任感。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学生从小就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尽力去做,不找任何借口为自己开脱或搪塞,是非常必要的。

“不找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学习、对工作、对班级、对亲人、对同学,这样那样的责任决定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促进人们敬业。“借口”让人忘却责任,“不找任何借口”能使人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

“不找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应该以诚相待,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遵守纪律,相互尊重,服从安排。“借口”是违背,“不找任何借口”就是无条件执行,创造性地完成团队每个成员应该实现的目标。

“不找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每个人或者团队,都需要纪律的约束,纪律是忠诚、敬业的前提;都需要竞争的氛围,竞争是奋发、成功的基础。“借口”往往是为了“躲避”,“不找任何借口”就是要完善纪律,严格的执行纪律,积极的参与竞争。从把纪律当作束缚人的“镣铐”,竞争当作淘汰人的“手段”,内化为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的文化。

英国哲学家玛丽·麦金莱在《人与兽》中指出:“存在主义最精辟最核心的观点就是把承担责任作为自我塑造的主旨,抛弃虚伪的借口。”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做人开始,从小事做起,从习惯着手,让我们的学生为塑造自我负责,不找任何借口。

                        此文发表在200512期《江苏教育研究》

版权信息: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