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2005年第3-4期《淮安教育》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9-17
孔子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正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改革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还是遇到不少障碍,主要是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甚至有些人唱反调,认为中国的课程改革不切实际,崇洋媚外。笔者认为回看2500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或许会有新的启发。
见贤思齐 学人之长
孔子倡导能者为师,鼓励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他提出“教学相长”、“见贤思齐”、“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吾师”、“当仁不让于师”、“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等卓见。他的这些思想实质就是新课程改革所形成和确立的课程资源不只是现成的教科书,而且包括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课程资源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且包括我们同学以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每个社会成员。
游于六艺 全面育人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并未以课程形式开设,但我们从他的《论语》阐述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以窥见他丰富的教育内容。具体来说,有体现哲学思想的,如:“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回顾历史足迹的,如“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才能,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有畅谈政治见解的,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有研究军事策略的,如“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有进行艺术教育的,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有指导教育方法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纵观他的教育,能注重教育弟子如何“做人”、“学习”、“为政”,这足以看出他全面育人的观点,这和我们新课程改革所贯彻的全面发展也是一致的。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孔子注意到人的个性特长不同,才智高下有别,他很善于了解学生的不同的习性和兴趣,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论语》记录了他许多谈“仁”的句子,“仁”字出现了很多次,不同的人问“仁”,孔子的回答是不一样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内仁外礼,仁和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孔子最赞赏的学生是颜渊,对他说要“克己复礼”,可见寄予厚望。樊迟多次问“仁”,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告诫他为人处事要恭敬,忠诚,关心他人,与人和协相处,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必须持这种态度。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说能在天下行五种品德——恭、宽、信、敏、惠,就是仁了。回答仲弓的话具体,回答子张的话概括,两段话虽不一样,但教育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孔子释仁,因人而异,随事而迁,顺时而变,是动态的、发展的、生活化的。孔子根据弟子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和内容施行教育,这是他教育实践的伟大创举,是他教育思想的精华。这一教育理念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所推崇的,而且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理想追求。
联系生活 感悟人生
孔子的教育是与人生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并不重视存在的客观知识,而是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已知中悟出新知,从书本上的知识、道理联系到社会的知识和道理。《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夏的一次教学对话,与现今的问答式教学大不相同。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他以绘画来证明“素”的重要,似乎答非所问,也许子夏是让孔子串讲,而且两人说的“素”含义已经不同,“素以为绚”的“素”是指天生素质,“后素”的“素”是白净的僧帛。然而概念话题的转换并不妨碍教学的进行,他们已经习惯这种联想比喻的思维方法,果然子夏受启发脱口而出:“礼后乎?”他联想到人们先有生来的天性,“礼”是后来所设的规范。按现今的评课标准,可能会把他们的对话归入垃圾案例:教学目的不明,字词句不落实,内容、过程东拉西扯无逻辑的严密性。可孔子听了子夏的话却非常激动,赞赏说:“起予者,商也!始尔与言《诗》已矣!”不仅使子夏受到了教育,上了台阶,而且孔子也得到启发。在孔子看来,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知识与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交流中丰富思想,提高认识。孔子采用这种随境而迁的体验人生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从而使道德成为生命的和谐,使理性成为活泼的情理,使人生成为艺术化的人生,这样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今天的知识教学应当是一种新的视野。
学思结合 注重实践
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在指导学习方面,他倡导经常复习,“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这些卓见对后人很有启发。他强调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些观点值得借鉴。《论语》中的“思”字有许多个;其中绝大多数个“思”字,类似现代所说的“思考”、“判断”或“理性认识”的意思;而且体现了孔子思维里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的思考分析,批判性地接受,这里充分突出了孔子的创造精神;孔子的“思”字注重的是反躬内省,是对人生的体认,道德的感悟,这样一种“思”,注意聆听式的内省。孔子注重让学生实践,“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践迹,迹不入于室”“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些见解应该弘扬。
此文发表在2005年第3-4期《淮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