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以读促问,以问导读------2002.2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9-17

以读促问    以问导 

《李时珍》一课教学设计 

洪泽  李建成 

    《李时珍》一文讲的是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文章通俗易懂,教学时,应紧扣具体事件,引导朗读,体会李时珍造福于人类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

    一、通读:读出问题,激活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

    1、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反复练读,把课文读通顺;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

    (2)以问促读: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激发学生认真读,激活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读出问题

    (1)自生问题: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

    (2)自定目标:对学生自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形成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二、精读:探究问题,激发学生自觉理解李时珍对医学的严谨态度

    1、围绕读出“问题”自读自悟

    (1)自读感悟: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读出的“问题”急需解决,此时让他们带着这些具体“问题”读,自我揣摩,自我体会。

    (2)讨论省悟:让学生讨论感悟的“问题”,明确自我感悟是否准确。

    (3)自探领悟:让学生回顾感悟的过程,总结探究的方法,形成解决的策略。

    2、围绕课后“问题”自读自探

    (1)紧扣为什么立志学医,感悟他一心为人的品质。

    a、读一读:读课文23自然段;

    b、想一想:李时珍怎样立志学医?

    c、说一说: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李时珍父亲为什么不愿意儿子当医生?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当医生?

    d、比一比:李时珍的父亲和李时珍想法有什么不同?

    e、品一品:读出李时珍立志学医、一心为人的品质。

    (2)紧扣怎么编《本草纲目》,感悟他治学严谨的态度。

    ①精读第四自然段,领悟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

    a、读一读:读第4自然段;

    b、分一分:把这一自然段分成三层,说出每层的意思和这段的意思;

    c、想一想:从本自然段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李时珍治学严谨?

    d、品一品:读出李时珍一心为人的品质和治学严谨的态度。

    ②精读第五自然段,领悟李时珍求实的科学作风。

    a、读一读:读第5自然段;

    b、想一想:李时珍为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说明了什么?

    c、品一品:读出李时珍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熟读:反思问题,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李时珍对医学的奉献精神

    1、在读中回味自己形成的情感体验

    (1)想一想:李时珍有哪些可贵品质?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

    (2)读一读:读出对李时珍敬仰之情和自豪感。

    2、在读中总结自己形成的学习策略

    (1)想一想:通过这篇课文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读一读:找出文中还需要继续探究的内容

简评: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这个训练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层次性。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这个训练充分体现了“同步教学”的“异步发展”。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此文发表在2002年第2期《小学语文教学》               

版权信息: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