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构建-------2002.2江苏教育研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9-17

 “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构建

洪泽   李建成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㈠背景

    1、“师问”教学的缺限

    目前中小学采用的是“师问”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的问题自己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答案。这一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问题”“激发”了,思维被“问题”“启发”了,但是,事实上却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方面,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给的“问题”就像无形的网罩,将学生的思维内容罩在里面,无法“自由行动”。学生只追求找“问题”的答案,不想越“雷池”半步。另一方面,阻碍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长期带着教师给的问题学,如果教师不给问题,他们拿到书就不会学,也不想学。

    2、教育改革的需要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改革现行教育,培养大批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相信惟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服于任何外在压力而放弃自己主张的创造性人才,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和能力,培养会提出问题,会分析问题,会解决问题的本领。

    3、自主创新的呼唤

    学科实施创新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心理学层面,核心是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二是实践层面,是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而要在这两个“过程”中创新,必须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创新总是与主体性、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主体性和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主体性和自主性是创新的基础。研究表明:让学生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激发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学生调用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接纳新知,并把新知组织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建立适合学生“自我建构”的“自问自探”教学模式,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相应的问题图式以及相关的观念性理解。

    4、本县的研究情况

课题承担人有一定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多年从事教科研工作,曾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承担过淮阴市“九五”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形成一套成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实验。参加实验的老师都是淮阴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多次在市级以上教学活动中获奖,群英协作,共同攻关,一定能取得显著的成绩。

    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这已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形成共识。我们不少教师进行过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许多成功经验,例如:目标激趣,设疑激趣,情境激趣。这些虽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些是外加的,离开了教师提供的手段,学生往往就会无趣所生,更谈不上妙趣横生。尤其学生的课外学习,包括今后的终身学习,谁去激趣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这一直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困惑。本课题想在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内驱力上作一点研究。一、通过学生自学教材,自生问题,以“自问”激“自趣”,问不断,趣不停;二、通过学生“自探”,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三、通过长期的“自问自探”学习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促进终身学习。

    2、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教”

    现代课堂教学主要有“师讲”和“师问”两种形式。“师讲”的实质就是“满堂灌”;“师问”就是“问答式”的满堂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得太浅,没有问的必要;问得太深,只有部分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其他学生一无所获,其实质也只能说用“好生的说”代替了“教师的讲”。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他教”,其危害是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长期这样下去,越教学生越不会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语道破了教师教的目的。为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多少教育工作者曾作过努力,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大家都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总结学法,搞所谓的学法指导。诚然,学生能知道许多学法,但是,这些只是“标签”,不知道“性能”,标签和实物无法对应,这些学法指导,也是纸上谈兵。这种做法并未解决不需要教的问题。

    本课题探索的让学生学出问题,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其过程是自己学习的学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感悟到学法,这是他自己的体验,这个学法对他来说终身享用,这个“学程”对他来说才是“自教”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不少人提出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种策略很有见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些都是教师“外加的”,不是学生“内在的”、“自主的”。本课题想让学生通过“自问”、“自探”这一途径,学会自我建构知识,这样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

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期实践经验、学术资料的准备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研究情况

    理论领域,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舒尔从认知和社会角度对教和学的内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过有益的探索。

认知的、社会的建构主义教学观点(引自舒尔1996,第744)

┏━┯━━━━━━━━━━━━━━━━━━━━━━━━━━━━━━━━━━━━━━━┓

                                                                     

                                                                   

┠─┼───────────────────┬───────────────────┨

  ----主动地对已获得知识进行建构和再构  ----社会已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 

  ----在许多的机会中和在依据新旧知识联系│----通过社会建构的机会发生           

┃学│的不同过程中发生                      ----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进行       

  ----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进行                                             

  ----包括深入内部的变化                                                     

┠─┼───────────────────┼───────────────────┨

┃教│----引起、支持以完整的理解为目的的思考│----共同建构知识(与学生合作)          

                                        ----扩展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保留节目     

┠─┼───────────────────┼───────────────────┨

  ----每一个人自己和每一个其他人具有更大│----每一个人自己和每一个其他人具有更大┃

┃教│的鉴定资格                            │的鉴定资格                           

┃师│----仅仅是各种其它来源之一            ----仅仅是各种其它来源之一           

┃的│----支持者、引导者                    ----支持者、引导者                   

┃角│----为同各种思想、材料等互动创造机会  ----伙伴(合作伙伴)                   

┃色│----注意思考及错误概念                ----与学生共同建构同各种思想、材料等互┃

                                        │动的机会                             

                                        ----合作建构不同的知识解释、注意社会建┃

                                        │构的概念                             

┠─┼───────────────────┼───────────────────┨

┃同│----是不必要的,但是可以提供激励、提出│----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是固定的部分     

┃学│问题                                  ----有助于知识的定义解释(在小组的主观 ┃

┃角│                                      │空间内部)                            

┃色│                                      ----在学习活动的定义解释方面帮助     

┠─┼───────────────────┼───────────────────┨

  ----积极主动的精神建构                ----主动地同他人建构及自己建构       

┃学│----知识的来源                        ----知识的来源                       

┃生│----建构者                            ----合格的建构者                     

┃的│----主动的思考者、说明者、解释者、提出│----主动的思考者、说明者、解释者、提出┃

┃角│问题者                                │问题者                               

┃色│----理解、提问、解释                  ----理解、提问、解释、合作、解释社会关┃

                                        │系                                   

┗━┷━━━━━━━━━━━━━━━━━━━┷━━━━━━━━━━━━━━━━━━━┛

    实践领域,国外许多国家都特别重视让学生“学出问题”。美国的课堂教学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总之,先进的教学理念已重视将学生摆上了主体地位,这一趋势代表现代教学发展方向,是教与学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2、国内研究情况

    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其中省“八五”重点课题----洪泽县中姚湘仁先生的布点教学法、省“九五”立项课题----丹阳市云阳第一中心小学课题组的“以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优化自主教育模式”、华中师大附小的“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武汉市江汉区黄陂街小学的“自探共研”课堂教学模式。这些研究都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课题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核心理念

    1)人本主义思想

    本课题探究的“自问自探”教学模式不是从教学内容或任务需要出发设计教师或学生的活动程序,而是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依据,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科学有序分段,并按照其思维规律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

    2)创新教育思想

    本课题着重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包括将学科课程的内部知识进行重组,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将学科课程的知识与课程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学生这种主动探寻、追求自己以前从没有发现的知识或没有形成的技能常常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其实质是自主创新。

    3)终身教育思想

    本课题探究的“自问自探”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激发探究兴趣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长期这样的训练,可以训练人终身探究的意识。另外,此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质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这种学习策略的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题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认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让学生通过自己学出问题,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问题是创造活动的开始,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在教育实践中,构建“自问”教学模式,将“自问”贯穿教学始终,即: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能够大胆的否定,大胆的设想;一方面,指导学生善于提问,在无疑处生疑,在有疑处解疑,在解疑中生疑。通过几年的实践,就能让学生由不会提问到会提问,由会问逐步走向会学。

    2)让学生通过自己建构知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信息的传递直接建构知识。学习者通过听、看等途径获得一定的知识,如听课、参观,把外界信息汲取到头脑中的“原知识结构图”中,丰富了知识链。二、主要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本身而实现的新知识建构。这种建构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做中学”或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主要探究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发展,包括问题解决策略、关键线索识别、产生或优化以及认知负担、目的性等因素对技能获得的影响。其中不仅涉及到了新技能的获得,也涉及到了技能的熟练转化问题。三、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线索,综合其他学习途径而实现新知识的建构。这种建构的核心就是多途径探索,多科多种知识纵横交错,全面整合。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教学中创设建构知识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建构他个性的知识体系,这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丰富自主学习的理论。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攻关的难点。大家在“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多数从“外因”入手,进行探索,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教给自学的方法。本课题从本质问题入手进行探究,着重探讨如何通过调控学习“内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如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自己学出目标,学出问题,再用已学出的“目标”和“问题”,激发自己去探索,这是一种自我激发,自寻“动力”,自主探索的理想学习理念。学习的具体策略上,本课题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学法,自己研究学法,自己总结学法,自己创造学法。这同样又是“学法”探究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这样的研究是对传统的自主学习理论的否定和挑战,同时,也是对现代自主学习理论的充实和完善。

    2、丰富目标教学理论。

    目前课堂教学目标都是教师备课时根据《大纲》和《教参》的要求,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的。“师定的目标”有其“先天的缺陷”:一、有碍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都是共性的目标,从内容上看,很难包括认知、情感和动技三个方面的目标;从要求上看,也很难有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层面的目标,尤其更难考虑到个体差异性,照顾到个性目标。二、有悖于目标教学理论的发展。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具有方向、激励和标准作用。教师定向的教学目标只是外推力,缺乏内在的激励功能;学生自我定向的教学目标才是内推力,它既是学习的有效动力,又是重要的自学能力。本课题在学生定向目标方面作的有益探索,一定会不断丰富、充实目标教学理论。

    3、丰富自我教育的理论。

    现在的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师者,授业、传道、解惑”的方法,有的改革只是由“生说”代替了“师讲”,由“媒体展示”代替了“人的传授”,没有冲出传统教学的藩蓠。教学的本义就是“引发”、“向导”、“启迪”。教学主要是引导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促进受教育者由自发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转化。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自问”、“自答”、“自思”和“自创”的能力,这无疑就是自我教育培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㈠概念的界定

    “自问自探”指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形成新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培养学生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目前,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也让学生质疑,但主要是在“师问”背景下进行的,每节课中质疑只有三两分钟,有的只是顺便问问而已,并未达到学“问”的目的。本课题不是对传统的“师问”进行全盘否定,而是从传统的以“师问”为主向以“自问”为主转变,要在“自问”的前提下进行“师问”。“师问”不是问“问题”,而是以问促思,以问拨难,以问促问。

    本课题研究的“自探”是对“自问”的探究,“自探”应该是双重的:一方面,探究解决“自问”的策略,找到“自问”的答案;一方面,探究“自问”的策略,不断地“自探”新的“问题”。另外,学生个体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式”的“集体自探”。

    ㈡支撑性理论

    1、认知学派的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各个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的学习是累积的,只要适当安排学习内容,个体的学习就可能从简单逐级向复杂迁移,最后完成高层次的学习任务。这为本课题研究中的“自我定向”、“自我内化”、“自我创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2、认知学派的布鲁纳结构教学理论

    布鲁纳动机理论强调,要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活动的有效性,必须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所谓内部动机就是学

版权信息: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