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感,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12
危机感,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
——李建成校长在干部工作例会上的讲话(摘要)
通常情况下,人在有幸福感的状态下工作,身心才会更加愉悦;在有危机感的状态下工作,行为才会更加努力。人有了危机感便会想方设法解决危机,进而奋发向上努力工作;人没有危机感就会自我满足,进而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单位,没有危机感才是最大的危机。因为没有危机感就没有远行的目标,也就缺乏前行的动力。
作为教育者、学校管理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当下面临的危机呢?
一、教育与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人民群众的需要相距甚远。“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认真思考,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现状与这一要求之间差距还很大,实现这一战略还任重而道远。这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这些教育人挑起来。
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教育带来诸多挑战。未来已来,人类想要的新技术,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近几十年来,在技术领域出现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互联网,它引发了“空间革命”;第二次是智能手机,它引发了“时间革命”;第三次是ChatGPT,它引发的是“思维革命”(重塑世界)。ChatGPT是由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一款聊天机器人工具,它经过底层逻辑设定和机器学习训练,拥有了几乎人类所有知识的总和,而且具备三项超乎想象的能力:数字内容孪生能力,构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映射;数字编辑能力,打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互通道;数字创作能力,从数据理解走向数据创作。其功能巨大:用语音和它聊天,讨论从学术到娱乐的各种问题;在页面上打字,输入想让AI帮忙完成的作业或者烧脑任务,请它帮自己写代码、写情书、写文章、做题、写文案、翻译……这些新技术都给我们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教师教学的知识,他都可以帮助完成,包括情感尊重、呵护和疏导。在此情境下,教师这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已被机器人取代。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感,我们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从目前来看,AI可能缺少的是对人类未知世界的探究,因为“人类已知”都已全部输入,AI调用已知的能力也肯定远远超越人类。站在这个视角来审视,我们启外提出的“课程——师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这一课程观,“教学——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这一教学观,目前的ChatGPT在这些方面能力可能还不是很成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还留有“一点缝隙”。希望大家基于我们在启外共构的教育理念,去创新实践路径,创新实施策略,为兄弟学校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案例。
三、启外的办学使命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我们中间有一批人是从公办学校出来的,是想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才加入到我们启外这个大家庭的。大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多挣一点钱,更多的是因为有教育情怀,为实现自己的一点教育想法——探究不一般的教育,创办不一般的学校,培养不一般的人才。这也正是我们启外提出的“让世界与我们共同成长”的办学使命。想一想我们的办学使命,再看一看教育现实,肩上的压力便会倍增。清华附属小学的窦桂梅讲过一句话:“使命一旦注入,就会排除和消解‘小我’或‘叽叽歪歪’。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价值观的井挖得太浅了,就爱发牢骚,就总充满负能量,总觉得自己委屈。委屈多了,就不能做到能屈能伸,于是就会有自己成长的天花板。当所有人都在谈别人的问题,不谈自己的问题时,学校组织就成了负能量场”。希望大家都能“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积极主动为实现我们的办学使命而努力工作。
四、课堂教学现状让我们觉得改革势在必行。这些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喊的声音大”,“出的成果多”,但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内容上仍然是以知识为主——教学各门学科的学科知识;方法上仍然是以传授为主——教师传授、媒体传授(包括ChatGPT在内,是机器人传授)、学生传授(好学生回答问题代替教师讲,包括合作学习)。启外追求的“发展师生、发展课程、发展世界”的教学目的观、“课程——师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的课程观、“教学——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的教学观,体现了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些环节,实现课程重构。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每一环节,按照“自主学习——交流学习——迁移学习——反思学习”的这一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这“每一环节”参与课程建构。
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层出不穷的科学成果呼唤我们必须学习。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很多改革成果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些成果只要我们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便可以习得。读书不仅有助于习得知识,也有助于适应时代,能够和社会合拍,更让我们节约时间,不去重复研究,少走弯路。我们每个学部都特别关注教师对教育名著的阅读,例如:小学部在让教师研读《学记》,初中部在让教师研读《给教师的建议》。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很有必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去阅读和学习21世纪的具有世界前瞻性的教育改革成果。这一点,我的体会很深。近些年来,我重点阅读了钟启泉先生主编的《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这套丛书,我对课程与教学的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就深受这套从书中大家思想的启迪。启外的教育理念在以下几本专著中都能找到“影子”:美国小威廉姆的《后现代课程观》、日本佐藤学的《课程与教师》、日本佐藤正夫的《教学原理》、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和《课程的逻辑》、美国约翰·D·布兰思福特的《人是如何学习的》等。这些教育思想近些年来也得到世界各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一些著作不只是谈观点,也有很多案例剖析,读了即可运用。说真话,如果教师不读这些书籍,大家的认知不在一个“频道”上,确实很难理解一些教育表达。
六、社会和教育的转型给民办学校带来了困境。人口的负增长,给民办学校招生带来了一定困难;一些人的偏见,给民办学校发展带来了许多难题。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应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也要抢抓机遇,提高质量,打造品牌,赢得春天。
当下,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但也一定要让教师有危机感。窦桂梅校长在《学校的真正危机,来自内部管理》一文中写道:“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都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人生智慧,更是一个管理者重要的内在素养”。在日新月异的不确定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追求幸福感,但也更应有一点危机感。
二O二三年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