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校务工作 >公告通知

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10-10

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试行稿)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践行“让世界与我们共同成长”的办学使命,实现“让每一个人成为创新世界的主人”的培养目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重构教学定义

1.教学的校本定义。“教学”的校本定义是:教学是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其内涵是:教学是师生参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和资源建设的过程。师生在课程建构中实施教学,在教学中创生课程,将课程建构与教学融为一体,实现课程和师生一起成长。

2.教学的价值追求。我校教学价值追求是:(1)凸显教学的发展性。教学不仅是传递已知内容,而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也就是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凸显教学的融合性。教学和课程建构是有机的统一体,“教学即课程建构”,“课程建构即教学”。(3)凸显教学的建构性。教学是师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对知识经验进行建构,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建构课程的过程,在课程建构过程中成长自己,发展课程,实现课程和师生一起成长。(4)凸显教学的探究性。教学是师生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师生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探究”,发现未知世界。(5)凸显教学的共生性。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不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同样也是学习者;教师要成为自己教学的学习者,而学生要成为自己学习的教学者。

二、重塑教学理念

1.以师生成长为目的。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为基础,以探究改变世界的问题为抓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教师和世界更好地成长。

2.以建构课程为核心。课堂教学的根本是以师生一起建构学科课程为导向,以跨学科的课程统整为方法,通过教学丰富学科课程,发展师生的个体课程。

3.以探究未知为主线。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未知世界为取向,以多种学习方式的实践运用为手段,通过教学让师生发现自己和人类尚未发现的知识。

4.以改善生活为重点。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以未来生活需要为前提,以引领未来世界的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学改善生活世界,发展数字世界,创新科学世界。

三、拓展教学空间

1.丰富常规教室空间。优化常规教室空间,使之成为融“工具知识、现代技术、自主学习、图书阅览、实验活动、成果展示”为一体的教学空间。教学中能够科学运用教室资源进行学和教,尤其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将相关的室外资源引入课堂,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育人功能,力求将传统的“教室”转变为现代的“学室”。

2.发展专用教室空间。创建艺术、体育、科技、语言、生活、图书、计算机和电视台等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建设做到专一化、数字化、人性化。教学中能够科学运用专用教室资源进行学和教,尤其能够利用现代技术等教育资源统整专业技能课程,促进各种资源的整合,力求将具有各种功能的专用教室创建成为一种“浸润式”学习场所。

3.拓宽社会课堂空间。发掘社会课堂空间,注重开发利用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历史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敬老院、农场、企业等社会实践场所的人文功能、实践功能、教育功能、综合功能。教学中能够科学运用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学和教,尤其重视利用场景联系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充分发掘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力求实现“世界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境界。

四、改革教学方式

(一)改变学的方式

1.基于“问学方案”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课前或课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设计“自主探究方案”——“问学方案”;然后,让学生围绕“问学方案”选择适合的方式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课程。

2.基于“疑难问题”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各人的特长和优势自主分工,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交流学习;之后,小组成员再将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等向其他同学展示,通过展示交流促进课程建构。

3.基于“现代技术”的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发掘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呈现研究结论;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猜想并展开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二)改变教的方式

1.基于“自主学习”,实施让学与让教。教是为了不教,不教也是一种教。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不再局限于话语权和主体性,而是扩展到其内部发展与其外部世界联结的共同体”教师不是教学的唯一设计者和操控者学生与教师应是教学的共同设计者教师要把课堂空间、时间尽可能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理解与对话”、“体验与感悟”、“批判与反思”自主架构知识体系,自我建构课程;让学生相互教学——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展示学习”相互启迪,促进共同建构课程实现“自教”与“互教”。

2.基于“认知差异”,推进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学习潜能、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根据差异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以“问题导学”形式启迪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和过程,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反思,促进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在不同层面获得不同发展,并在每一次的自我超越中,体验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3.基于“学科特质”,强化思维教学。对于每个人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是“学会思考”,教学的最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基于“学科特质”,着力引导学生探究学科的思维方式,利用创造力,解决挑战性问题,形成自己的学习力。

4.基于“学科经验”,实施结构化教学。学生能在学习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建构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科经验对课程进行系统化、连贯性和结构化的重构——引导学生依据真实问题、复杂情境和生活背景进行项目化、大主题的跨学科学习,让他们在经历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中建立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思维品质,掌握学科学习方法。

五、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利用课程资源建构课程的过程。优化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围绕学生的“学”展开“教”——让教学和课程建构融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公共课程”,发展“个体课程”。据此,架构以下基本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自学建构”:课堂教学的意义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自主建构教学内容,形成知识框架。我校的课堂应将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根本目的,努力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并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建构课程。从实施方式看,不仅要关注课前自主学习,而且要关注课堂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问自探”——自主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学习新内容前,教师首先出示“学习主题”(课题),让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带着“教材可能介绍什么”、“怎么介绍”、“为什么这么介绍”,自己应“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这一问题框架,联系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自主建构教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框架”从教材中建构学习内容;最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框架”进行深入探究,对从生活经验和教材中所建构的内容进行比较,形成知识框架——课程资源。

交流学习——“对话建构”: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别人教,也需要自己教,还需要教别人。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忘记、也最有用的知识应是教会别人——自己和别人一起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技能和思维方式。教学的常见方式是“对话”—— 学生通过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学材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己对话建构知识。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过程中,可能形成一些认知冲突,生发出新的“问题”。教学时,教师不是急着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进行自学——自教。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之间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交流——互教。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适时引导,通过“点评”解决问题——评教。教师的点拨,不是讲知识,也不是讲问题答案,而是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课程建构的策略。

迁移学习——“实践建构”:课堂教学不只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未知世界”增强思维能力。思维学习有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学习”,通过“迁移学习”实践建构课程。具体操作要求:其一,让学生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师生共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以后,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记忆相关知识,通过记忆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达到“点点能记牢”。其二,让学生当堂形成学习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等基础知识后,课堂上要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在不参考任何资料的前提下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迁移练习,达到“题题能会做”。其三,让学生当堂探究生活世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学习内容有关联的问题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创新经验探究项目,达到“项项有发现”。

反思学习——“升华建构”:反思也是一种学习,反思自己的学习就是对个体原有知识的重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在反思中“自启”和“互启”,实现对课程的建构和课程建构能力的提升。具体操作策略:学生进行个体学习和共享学习后,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另一方面反思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教了什么,是怎么让我们学会的。学生经历了以上过程,便会促进知识内化为“个体课程”;同时,还可能发现新的未知,丰富和发展“公共课程”。

六、创新教学评价

1.宗旨:“‘达标’+‘成长’”。为了践行学校提出的“不同学生,不同评价”的课程评价理念,我校课堂提出“‘达标’+‘成长’”的评价要求:一方面,看每个学生通过教学是否“达标”——课标规定的知识技能课堂全部掌握,不需要课外再补习;另一方面,看课前已经学会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获得“成长”——课中是否获得新的思考,发现新的未知,而不是重学已会内容。

2.内容:“‘学科’+‘其它’”。为了践行学校提出的“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实施方式,我校课堂提出“‘学科’+‘其它’”的评价要求:看教师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科技”、“学科+基地”的方式统整学习内容,建构“学材”,并将学科知识和生活世界、其它学科链接,从而丰富课程内容。

3.方法:“‘自学’+‘启迪’”。为了践行学校提出的“自主学习,相互启迪,当堂训练,踊跃展示”的教学要求,我校课堂提出“‘自学’+‘启迪’”的评价要求:一方面,看教师课堂教学中是否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自主学习”——自主研发“学材”,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建构知识,自主探究规律,自主联系生活;另一方面,看学生通过“有价值问题”的讨论是否得到“启迪”——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新的问题。

4.时段:“‘过程’+‘结果’”。为了践行学校提出的“师生一起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的校本教学定义,我校课堂提出“‘过程’+‘结果’”的评价要求:一方面,看师生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围绕“建构课程”的要求进行学和教——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另一方面,看通过学习“建构课程”是否能丰富学科“公共课程”——拓展课标规定的知识结构,发展自己的“个体课程”——改善自己大脑中的认知结构。

5.方式:“‘自评’+‘他评’”。为了践行学校提出的“每个人都是评价主体”的教学评价观,我校课堂提出“‘自评’+‘他评’”的评价要求:一方面,看教师是否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总结收获”评价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另一方面,看教师是否通过“反思教学”评价学生的“学”和自己的“教”。

七、强化教学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各学部成立由学部校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科室主任和学科组长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落实课堂教学改革要求。

2.注重队伍建设。各学部将提升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作为重点,通过定期举办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现场推进、交流展示、考察学习以及听课督查等活动,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执行力。

3.落实科研引领。各学部要强化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根据学校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学情,形成课堂教学范式和“变式”。

4.强化考核激励。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考核专家组,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能够按照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实施教学的教师给予奖励。

附件: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

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

版权信息: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