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1-16

 

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

——语文教学本质的追求

李建成

  要:“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作为语文教学本质追求,其意蕴是:语文是成长的;学生是语文的重要建构者;学生通过建构语文滋养自己的成长,也促进语文成长。其价值是:“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要求,是语文发展的本质需求,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其策略是:让学生学课文架构自己的语文;让学生赏佳作润泽自己的语文;让学生做作文实践自己的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建构语文;学生和语文一起成长

一、“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的基本意蕴

1.语文是成长的

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身客观规律的揭示,它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不断去发现。而语文则不同,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和文化,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它是不断发展的。从语文概念界定看,语文起初是指“语言文字”,后来人们按其需要理解为“语言文学”,今天更多是将其内涵扩展为“语言文化”。从语文课程意义看,语文是对社会生活的概括,是人类经验的描绘,也是社会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革,语文也应随之不断丰富。从语文学科性质看,语文是用于交流的,也是陶冶情感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感受需要表达,这便需要语文内容不断成长,以便让语言能够不断满足人的交流需要。从语文具体内容看,不同时代人的思想价值取向不同,他们作品的价值追求和表达方式也有差异,但总体来说越来越接近人类的“文明”;另外,同样的作品由于时代不同,人们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便表现在语文内容意义也在不断成长。从语文内容发展看,语文最初只是口头语言,口语是和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随着文字和印刷术的诞生,语文产生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书面语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的诞生又使语文产生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从以上几个角度认识语文,可以说语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成长的。

2.学生是语文的重要建构者

语文作为课程其内涵特别丰富,不仅指语文教材,还包括学生经验;不仅指语文知识,还包括人类生活;不仅指语文作品,还包括口语交流。这些既有前人建构,也有当代人建构;既有成人建构,也有儿童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语文不可缺少的建构者。从语文价值看,语文存在的意义是让语文成为人交流的工具,传承文化的载体;用语文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更好发展儿童的生命;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文过程中发展语文。由此可见,语文价值追求呼唤学生参与建构。从语文内容看,语文内容包括优秀的语文作品和丰富的儿童生活,语文作品有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作品,有的是成人写自己儿童时代的生活。儿童生活也是儿童自己创造的。由此可见,语文内容很多都是学生自己直接或间接建构的。从语文学习看,语文学习不是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直接汲取,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或同伴的经验对语文课程的同化或建构,是一种有意义学习。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是学生自己对语文的一种建构。从语文实践看,语文教学或实践都是围绕运用语文而展开,学生自己本身就是语文课程,伙伴对于自己和其他同伴来说也都是课程;学生运用语言交流便在创生语文。由此可见,语文实践就是学生对语文的建构。

3.“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的内涵

“建构语文”是指学生参与语文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将个体经验、个体对语文的加工和个体探究语文的方式融入自己的语文课程,形成自己的语文。“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就是指让学生通过建构语文学习语文,在语文建构过程中促进自己不断成长;同时,通过对语文的建构,不断丰富和创生语文,促进语文不断发展。基于这样界定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既是对语文文化的建构,也是对社会文化的繁荣;既是对语文的发展,也是对学习者生命的滋养。

二、“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的核心价值

1.“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要求

人的生命成长既包含生理机能的成长,也包括精神生命的成长。人精神生命成长需要情感的陶冶、道德的熏陶、智慧的润泽。从课程内容角度看,语文最能全面实现其目的;从课程实施角度看,传统的“师教式”教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往往是按教师的理解建构知识,且又是被动汲取,很难实现其意义。生命成长需要学习,学习可以获得生命成长的养分,不学习生命只是自由滋长;生命成长需要学习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这门工具,也缺少不了语文文化的滋养,通过语文学习实现其精神生命的成长;生命成长需要学生自主建构语文,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方式选择课程内容、探究课文价值、汲取语文营养。学生生命追求的意义不仅提升自己的素养,而且还追求发展社会文化——语文的发展,仅靠被动汲取语文知识无法达到其目的,只有通过自己的方式建构语文才能实现其意义。所以,“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要求。

2.“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是语文发展的本质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语文是发展的。语文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语文拥有越来越多的促进人生命成长的作品。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语文发展史。大浪淘沙,每个时代都会给人类留下光辉灿烂的语文佳作;人自己生活的时代同样也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语文大餐。二是语文越来越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语文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也发生变化,一些偏离生活的作品可能会被人拒绝,一些过于繁琐的表达也会被人抛弃,语文越来越走近人的社会生活。三是语文越来越融入人的精神生命。随着时代发展,语文不再只是游离于生命的工具,语文应融入人的生命体。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既是人的言表素养,也是人的内在气质;语文既是人的生活,也是人的精神生命。语文追求的这种境界,传统仅“关注积累”和当下仅“教教材”的教学方式都无法实现其意义。学生建构语文,是让他们寻找自己认为对其生命有影响的作品,按自己成长和生活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教材中的课文,这样的语文学习正是语文发展所需要的学习方式。所以,“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是语文发展的本质需求。

3.“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

当下,语文课程改革仍然存在明显弊端:专家建构课程,教师实施课程,学生享受课程;语文课程编写、教学和学习分离;语文教学是按照成人安排的内容和设计的方式进行,学生还是被动学习。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只关注知识的教学,也是没有灵性的教学。语文教学要想走出困境,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一、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语文。儿童是天生学习者,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应主动学习语文。学生学习语文不仅在书本中学习,且能够到生活中学习,将生活融入学习,学习化为生活。二、学生能够自主运用语文。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用语文;学生生活离不开语文,他们时时都在运用语文;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在运用中学习,通过用语文促进自己学习语文。三、学生能够自我发展语文。学生有自己的口语表达方式,他们的自我表达就是对语文的一种发展;学生创造着生活,他们在生活中对语文的运用也是对语文的一种发展;学生的作文也是一种对语文的创造。从上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运用和发展语文,通过自我建构语文促进语文和个体的成长。从而可以说,语文教学最佳境界便应尊重学习者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建构语文中发展语文,成长生命。所以,“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

三、“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的实施策略

(一)让学生学课文架构自己的语文

1.让学生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探究中感受作者意旨

当下的阅读教学主要关注“复制朗读式”的“有感情朗读”,这样的教学其本质是探究“写什么”。儿童阅读文章,一方面要知道“写什么”,这是文本生命存在的基本意义;另一方面要探究“怎么写”,这是读者生命发展的价值意义。阅读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弄清楚文章“写什么”,“写什么”主要是建构文本“意义”——从文字载体中提取信息,了解文本描写的内容;然后再让他们探究“怎么写”,“怎么写”主要是探究文本“表达”——从文字载体中感悟方法,探究作者表达的方式。学生在阅读中经历“写什么”到“怎么写”的建构,不仅探究文本的意义,而且和作者进行写作的对话;不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促进个体对文本的超越;不仅了解作者的情感体验,而且促进个体情操的陶冶。总之,学生通过这样建构阅读,便学会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意蕴,体验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时那种“物我相融”、“不吐不快”的心境,从而建构自己的阅读模式,促进课文生命的发展和自己生命的成长。

2.让学生从“谋整篇”到“遣句段”的探究中建构自己表达

当下的阅读教学主要关注“储藏意义式”的“文本理解”,这样的教学其本质是探究“遣句段”。文章的写作过程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阅读过程是:整体感知——部分感觉——整体感受。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按照人的基本阅读模式建构阅读过程: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写什么;然后,引导他们全面感知课文结构,在明白“写什么”基础上探究“怎么写”,弄清作者如何“布局谋篇”——围绕主题,作者选择哪些材料;接着,引导他们仔细品味表达方式,弄清楚每段表达什么意思,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作者如何构段、如何遣词造句;再次,引导他们整体体会课文情感,弄清楚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学习收获,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新的收获——课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以前学习的课文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个体在阅读方式上有哪些新的突破。总之,这种让学生从“‘谋整篇’到‘遣句段’”的教学方式使他们在阅读之初就建立整体的意识,建构谋篇的技能;同时,通过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和表达方式,促进阅读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让学生赏佳作润泽自己的语文

1.让学生在课内拓展阅读中建构自己的语文

当下的阅读教学主要关注“文本解读式”的“知识教学”,这样的教学其本质是研读“课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意义是“将教材作为例子”,通过阅读教材,形成阅读技能,学会阅读。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需要,引导他们进行课内拓展阅读:一、让学生课前自主寻找阅读内容。课文教学前,学生通常都能主动阅读课文内容,进行预习。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预习习惯,顺势引导他们真正进行预习:按照自己的阅读方式从“写什么”到“怎么写”进行探究。然后,再让他们自己从课外书籍或网络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或在写法上与课文相似的文章。通过自主寻找阅读内容,激发探究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建构课程,促进语文建构能力的形成。二、让学生课堂相互交流阅读选择。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探究弄清“写什么”和“怎么写”后,教师可引导他们交流自己在课前阅读中寻找的阅读内容,通过交换阅读选择,拓宽阅读内容,收获阅读体会,形成阅读技能。三、让学生课内主动实践阅读例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安排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可以交流他们选择的佳作,也可以交流教师选择的“范文”,让全班同学共同阅读一些“例文”,引导他们运用学习课文时形成的技能建构“例文”,通过共同建构,检验阅读实践能力,促进阅读技能的形成。综上所述,这种让学生由“课文”到“例文”,由“课内”融“课外”的语文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培养他们自主建构的能力,促进他们语文建构品质的形成。

2.让学生在课外探究阅读中积淀自己的语文

当下的课外阅读主要关注“信息搜索式”的“休闲阅读”,这样的教学其本质是了解“文本内容”。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形成语感,激发对语文的热爱之情,学会探究式阅读。在实施课外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能力,这样进行引导:一、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阅读。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常因喜欢某些情节而浏览其“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样的阅读主要是“追求情节”。学生读课外书籍应该追求通过探究文本提高自己阅读能力,这便要求他们带着“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进行阅读。通过“写什么”探究文本内容,“怎么写”探究作者表达方法,“为什么这样写”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依据,由此促进他们在探究阅读中感受文本蕴含意义,提升自己阅读欣赏能力。二、让学生带着“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阅读。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常因喜欢某件事情而关注其“经过”,从某种意义看,这样的阅读主要是“模仿做事”。学生读课外书籍应该追求通过探究文本促进自己学会表达,这便要求他们带着“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阅读。通过“学什么”探究读写内容目标,“怎么学”探究读写方法目标,“为什么这样学”探究确定读写方法的依据,由此促进他们在探究阅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自己语言运用能力。三、让学生带着“悟什么”“怎么悟”“为什么这样悟”阅读。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常因喜欢某个人物而阅读其“故事”,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样的阅读主要是“追随粉丝”。学生读课外书籍应该追求通过探究文本陶冶自己高尚情操,这便要求他们带着“悟什么”“怎么悟”“为什么这样悟”进行阅读。通过“悟什么”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和作者内心,“怎么悟”引导他们选择走近文本和作者内心世界的方法,“为什么这样悟”引导他们明确感悟方法的依据,由此促进他们在探究阅读中体会文本情感世界,提升自己表情达意能力。总之,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自我建构文本内容,而且探究建构策略;不仅促进文本内容“增值”,而且引导自己生命更好成长。

(三)让学生做作文实践自己的语文

1.让学生提炼生活,在锤炼表达中实践自己的语文

当下,作文教学改革一直关注“写作指导”,大多数教师探究通过“作文技艺”的指导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这样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生活外的“知识”,并未引导他们对自己生活进行“展示”,属于“作文方法教学”,作文水平很难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作文是作者运用语言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概括。某个作文题,一个教师指导同样家庭、生活和阅读背景的学生,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不同,其根源就是因为他们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对生活的认识和概括能力也有差异。作文教学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探寻用自己的句子准确表达生活。一应观察生活发现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作文前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同”,找到“美的生活”。“发现美”便是找到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情感。二应提炼生活欣赏美。当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了美,便应引导他们去提炼美,让他们对蕴藏美元素的生活进行“归纳”,找到“美的价值”。“欣赏美”便是选择写作素材,酝酿写作情感。三应表达生活创造美。当学生感受美的生活之后,便应引导他们去创造美,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对生活进行“描绘”,找到“美的表达”。“创造美”便是建构写作素材,倾吐写作情感。总之,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作文,不仅在感受生活,而且在寻找生活之美;不仅在学习表达,而且在实践自己的语言。

2.让学生创造生活,在丰富表达中发展自己的语文

当下,作文教学改革一直关注“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探究通过“习作例文”的引导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这样的教学关注的是他人生活的“展现”,并未引导他们对自己生活进行“建构”,属于“作文积累教学”,作文素材没有真正增加。从本质上说,作文是作者运用思想对个体生活的一种创造。教材中的一些作文训练,有的距离学生生活时空太远,有的虽近但他们个体没有经历,大脑中没有生活素材,他们写作文也只是将别人的作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或凭自己想象描述,仍属于无病呻吟。作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出发,让他们创造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创造生活而创新自己对生活的表达。一要创造生活体验美。语文教材中那些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习作,应引导他们按照“作文需要”先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创造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生活”便是创造写作素材,酝酿写作情感。二要享受生活提炼美。学生参与活动时,应让他们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发现生活美,一边享受生活一边提炼生活美。“享受生活”便是凝练写作素材,陶养写作情感。三要描绘生活表达美。学生感受生活、产生写作情感之后,应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将这富有意义的生活描绘出来,用自己美的语言表达美的生活感受。“描绘生活”便是建构写作素材,倾吐写作情感。总之,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作文,不仅创造生活,而且创造美;不仅成长语文,而且成长情感。

综上所述,语文是成长的,学生通过建构语文不仅能够促进自己成长,也能够促进语文成长。语文教学应追求“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第一批精品课题重点培育对象”)“满足成长需要: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2011/02/118

此文刊发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9

版权信息: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