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自问自探”:“教学定向”的理想境界------2006年第6期《小学教师培训》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9-17

“自问自探”:“教学定向”的理想境界

李建成

目前,大家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教学必须定向。教学定向,简单说,就是要求在具体设计教学方案时对教学活动的程序进行预先设定。具体说:一是要明确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基础、认知需求、发展潜力等因素进行整体思考;二是建立适应各科教学的、具有一般导向意义的课堂教学目标系统,即各科教学都要明确自己教学活动必须达到的直接和间接的目标。

“定向”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关键。“自问自探教学”成功地探索了“师生共同定向”策略。实践中,她是这样“定向”的:

一、感知中初步“定向”。阅读应该有目标。不同的阅读目标有不同的要求:常规性的目标旨在学习和欣赏的阅读,通过阅读教材,感知篇章,领会意旨,进入情境,唤起学生和作者的思想共识、感情共鸣,实现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的重合,达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的境地。创造性的目标旨在研究和评价阅读,通过阅读教材,批评匡正,扩大认识,实现阅读目标对写作目标的超越,创造“作者以为然,读者却不以为然”的境界。阅读心理学认为,读者对于从文本中获得意义有不同的要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阅读教学不仅应该让学生自定阅读目标,而且应该激发他们探究创造性的阅读目标。笔者在实践中作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打开课文,让他们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悟什么”、“怎么悟”等抽象问题进行阅读,在“写什么”、“怎么写”的激活下,根据自己个体知识或合适图式,形成“认识问题”——对教材内容与结构的整体性模糊认识;在“学什么”、“怎么学”的激活下,找出未知或要建图式,形成“方法问题”——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在“悟什么”“怎么悟”的激活下,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世界”的认识,形成“情感问题”——对教材的价值取向和作者情感态度进行选择、认同。“写什么”、“学什么”、“悟什么”的激活,主要建立“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目标;“怎么写”、“怎么学”、“怎么悟”的激活,主要建立“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这抽象问题将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和整合。这种自定的目标与其达成度之间的“差距”,就构成了实质性“问题”。

教学省编教材第十二册《白鹭》这篇课文,在“自学生疑”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努力探究:“写什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怎么写”——怎么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学什么”——主要学习作者具体描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语言和写作方法;“怎么学”——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悟什么”——作者对白鹭感情;“怎么悟”——抓住重点,认真揣摩,用情朗读,用心体现。探究出“问题”的,形成了学习目标:1.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2.用心读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探究不出“问题”的,先要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障碍,这个学习障碍首先成了自己的第一学习目标,在解决障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科学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中完善“定向”。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进行初步定向,在定向中产生了“问题”,这些问题成了他后续学习的“知识生长点”、“能力形成点”、“方法生成点”、“情感点燃点”和“动力发源点”。他带着形成的“认知问题”、“方法问题”、“情感问题”进一步阅读教材,提出假设,验证认知,得出结论。同时,还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悟什么”、“怎么悟”等问题,根据自己新的认识结构或图式,进一步探究,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定向”?应该怎样“定向”更合理?通过不断探究,不断修正,不断发掘,在进行再“定向”的过程中形成新的“问题”。这样反复不断地在阅读中“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学生完善定向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再“读出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定向”阅读目标,实质就是让他们“读出问题”。

教学省编第六册教材《菩萨兵》这篇课文,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悟什么”、“怎么悟”等抽象问题,开始形成的主要学习目标可能是:藏胞们为什么把朱德总司令带的兵称为“菩萨兵”?当他们作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后,有一些学生可能会有更深层次地思考,他们可能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藏胞把红军称为“菩萨兵”,学习体会红军对藏胞的关心。有的同学通过全面学习后,还有可能联系历史看待这篇课文,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升华:学习课文,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他们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否定,不断地肯定,促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的。目标每提高一次,自然会产生相应的“疑”,每解决一个“疑”,人的认识水平也就相应有了提高。

综上所述,“自问自探”教学的定向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和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而引导他们自主形成的。这样的教学定向解决了目前“定向”的不足和“困惑”,是“教学定向”理想境界。

此文刊在2006年第6期《小学教师培训》

版权信息: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