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父亲的眼界,决定孩子的边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7-28
一位好父亲,一定要在眼界和格局上为子女作表率。
父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父亲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父亲的胸怀决定孩子的格局。
父亲的眼界,为孩子打开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
01
最好的教育,是眼界教育
所谓教育,拼的不是财富出身,而是父母的眼界格局。
怎样看出父母眼界的差异?
同样是在街上遇见一个乞丐,一般父母可能会趁机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学习,不然将来只能像他们一样乞讨为生。”
有眼界的父母却会郑重地告诉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让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前一种父母给予孩子现实教育,用残酷的现实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
后一种父母给予孩子眼界教育,鼓励孩子跳出眼前的小圈子,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做父母的能有如此胸怀,教育出来的孩子必将成为国之栋梁,做人、做事也更有担当。
梁启超给予孩子的正是这种“眼界教育”。
他曾在家书中教育子女:“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在他的教育下,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均为中科院院士,其他几位子女也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精英。
每个优秀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位有眼界的父亲。
梁启超的亲家林长民,同样提倡对孩子实行“眼界教育”。
1920年,林长民赴欧洲考察,特意带上年仅16岁的女儿林徽因。
临行前,他对女儿说:“我此次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诸国事物增长见识;
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琐碎烦恼,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林徽因跟随父亲的脚步,走遍欧洲诸国,从此立下了学习建筑的志向。
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的充实,而是精神的丰富、眼界的开拓。
正因为两位父亲目光长远,才富养出梁思成、林徽因这样出色的子女。
02
父亲有眼界,孩子飞得高
《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有什么样的眼界格局,就会给孩子规划什么样的人生。
有眼界的父亲,能从长远角度考虑,为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梁家九子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正因为父亲像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前行。
梁启超的眼界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女儿梁思庄面临专业选择时,他就曾为孩子出谋划策。
他说:“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截止到今日止,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男子也很少),你来做一个‘先登者’不好吗?”
在当时的中国,生物学发展还是一片空白。
不仅研究者甚少,就连知道这门学科的人都寥寥无几。
作为一名见识广博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父亲,梁启超的这一建议,无疑为孩子开启了通往新领域的大门。
孩子未来能飞多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给他提供一个怎样的起点。
父亲有眼界,决定孩子从一出生起就站在同龄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一位好父亲,一定要在眼界和格局上为子女作表率。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好的教育,短期看成绩,中期看人品,长期看眼界。
为人父母,努力开拓自己的眼界,就是为孩子开启一片天。